葛根的醫學治療價值
欄目分類:草藥 發布日期:2018-10-27 瀏覽次數:次
葛根在《本經》中被列為中品。原文:味甘平。主消渴,身大熱,嘔吐,諸痹,起陰氣,解諸毒。
葛根為豆科植物野葛的根,其“主消渴”的作用,首先體現在張錫純的玉液湯當中,后世醫家在治療糖尿病時常常選用本品,不僅能夠降糖,而且能夠治療或預防降低糖尿病并發癥。藥理研究也發現本品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,這為本品治療糖尿病提供了依據。當然,消渴并非就是糖尿病,不過有諸多糖尿病患者表現為陰虛型消渴,此時就可以用本品來治療。原文所講的“起陰氣”可以理解為滋陰生津止渴,既可用于消渴,也可用于熱病口渴。
葛根芩連湯為基礎通過加減,廣泛用于治療糖尿病的諸多證候中。方中葛根用量較大,多為20~50克,因其既可清泄肺胃實熱,又能生津養液,對糖尿病患者的口干口苦癥狀有明顯改善。黃連用量多在6~12克,其過量易苦寒傷中,更易耗傷津液,有燥結者,長期服用則加重便秘之弊,故無便秘者用之為宜。葛根與黃連同用又可制約黃連之燥。黃芩多用15~20克,其苦寒之性弱于黃連,對清肺胃實熱之效佳。葛根芩連湯主治“身大熱”,這種大熱,最常體現在外感高熱之中,《傷寒六書》之名方柴葛解肌湯即含本品。
現代中藥學及藥理研究并未提及本品具有止嘔作用,一般不用于嘔吐的治療。不過,在古代醫籍中有應用的記錄,如《補缺肘后方》治卒干嘔不止,用葛根,搗絞取汁,服一升許。
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.strlover.cn
上一篇:生黃連和炒黃連有什么不同?
下一篇:石榴花的藥用價值和驗方
